广州小说网【gzxs1.com】第一时间更新《伟人的故事》最新章节。
陈赓(geng)
陈赓(1903~196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名庶(shu)康,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6年赴苏联学习,第二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历任八路军第三八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1952年起任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xian)。
童心崇行伍
陈赓(geng)1903年2月27日生于山青水秀的湖南省湘乡县龙洞乡陈家屋场(当时叫羊吉安)。出生后,乳名为福哥,学名叫庶康,字传瑾(jin)。离家出走参加湘军后,他自己改名为陈赓。
陈赓的爷爷陈益怀是当地乡民中的传奇人物。
陈益怀有两个儿子。陈益怀希望儿孙满堂,在大儿子年仅12岁时就给他成了亲。过了几年,陈赓哥哥和陈赓先后出生了。陈益怀终于盼来了孙子。在陈赓1岁多时,他哥哥夭折了。陈赓就成了爷爷的长孙。陈益怀把陈赓视若掌上明珠。自从会走路起,他几乎天天把孙子带在身边。童年的陈赓,健康结实,聪明机灵,圆鼓鼓的小脸,一对传神的眼睛,活泼好动的性格,走到哪里都受到人们的夸赞。
乡邻们经常见到这一老一少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爷爷给孙子讲得最多的是他如何被自己的舅舅激怒而负气出走,如何在湘军中英勇作战,如何表演武术使一起当兵的人瞠目结舌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在孙子的心里,爷爷确实是个英雄,是走南闯北打天下的豪杰。他的每一个英雄行为都给小孙子陈赓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使他从小就向往行伍生活,希望长大后步爷爷的后尘,到军队中一显身手。
在爷爷骄宠下成长起来的陈赓,活泼好动,无拘无束。但爷爷是个对孩子要求极严的老人。他虽然喜欢孙子,可是从不放纵他们,允(yun)许他们自由自在地玩耍和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在爷爷的袒(tan)护下,小陈赓童年生活是幸福和自由的。
陈赓刚刚6岁,教子心切的父亲就把他送进了私塾。私塾那些满篇之、乎、者、也的课文,刚刚上学的学生根本没法读懂,先生仅是领着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地唱,不作任何解释,学着实在没意思。小陈赓在先生规定的时间内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后,就坐不住了。坐不住他就搞恶作剧。当老先生闭上眼开始唱书时,他就在课下模仿先生的样子和腔调瞎哼哼(heng)。有一天,先生嗓子不好,上课时,开了个头,就叫学生们自己背书。这些孩子照样瞎哼而不读一个字。私塾先生听了半天,才发现孩子们在瞎哼哼,而不是在背书。他大发雷霆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呵斥。用戒(jie)尺抽得课桌啪啪响,把孩子们叫起来单个背诵。小陈赓很轻松地就把课文准确无误地背下来了。可是其他学生就没这么幸运了,有的背得不熟,有的干脆背不下来。没背下课文的孩子全都受到老师的惩(cheng)罚,个个被打了手心。
陈赓讨厌先生的教学方式,也讨厌那枯燥乏(fa)味的教学内容。在读私塾期间,小陈赓尽管把课文背得很熟,对先生的提问回答得也很好,但还是落了个调皮捣蛋学生的评价。
在上课之外,他有多种爱好,其中,最喜欢的是武术和乐器。祖父讲的行伍故事和走南闯北、征战天下的事迹,激励陈赓学武术,以便将来像祖父那样,入伍从军,上战场去冲锋陷阵。
小陈赓在沉闷不变的乡村私塾中熬(ao)过了5年。到13岁时,父亲终于接受了一些新思想,允许他到离家10公里左右的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这是一所在废除科举、兴学校的新思想影响下办起的学校。学校的教学废除了八股教学,课程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虽然也读经书,但已不再是惟(wei)一的甚至主要的内容,而自然科学、英语和音乐成了必修课。教学方式与私塾比变化更大,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教学,变成了讲解和提问式教学。学生们也有了一定的自由。少年陈赓从死气沉沉的私塾来到这里,就像是出笼的鸟儿一样,见到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