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成熟的心灵与人交流
卡耐基
《纽约时报》曾刊载了一篇依萨克·普莱斯勒的访问记。普莱斯勒先生白天在一家百货公司当销售员,晚上接受高中教育,4年之后,进入布鲁克林学院夜校就读,计划完成大学教育,继续研究法律。在大学一年级英文课第一篇名为《快乐是什么》的作文中,普莱斯勒先生写道:“对我来说,取得高中文凭,进入大学,然后期待成为一名律师,这就是快乐。”
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个非常有抱负的计划。但我要告诉你一个事实,依萨克·普莱斯勒在进入大学之前刚过完60岁生日。他坚信,对成熟的人来说,学习是一种任何年龄都可以进行的快乐经验。
教育并不只局限于校园内,或正式的一套课程。
哈佛大学前校长A·罗伦斯·罗威尔博士曾说过:“大学或教育训练制度最多只能教会我们如何帮助自己,也就是说最后我们都得教育自己。教育是一种成长的过程,一种透过心灵自发的运动,使得心灵扩充发展的过程。”
一旦了解了这一点,教育和自我改善便成了生命中任何阶段都可以追求的令人兴奋的经验。没有比发展出能在晚年继续汲取知识的热情更好的投资了。
美国最受人喜爱的新闻评论播报员罗威尔之父罗威尔·托马斯博士,是一位文化修养高深的绅士。诺曼·文森·皮尔博士谈到托马斯博士晚年去拜访他时说:“尽管他的体力已经衰退,但心灵还是像以往一样敏锐、灵通。他自己对亨利八世的看法。”
心灵是我们组织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悉心加以滋养、运用,它就会成长;如果它得不到滋养,就会发育不良,而且会因为缺乏运用而萎缩。
只让心灵暴露于教育的影响之下是不够的,必须加以应用,让它对这些影响做出反应。我们可以加入读书俱乐部,去听课、听歌剧、听演讲,但这些除了会在聚会中增加一些闲谈的话题之外,没有更为深沉的目的或成果,任何人都可以因此裹上一层薄薄的文化外衣,然后像星期天的衣服一样随意穿脱。但是,就在这层薄薄的文化外衣底下,心灵仍然可能像以往一样不成熟、尚未发展。
就像身体一样,心灵也只有加以运用才会成长。
路易斯·曼福德曾经描述过我们在教育方面应该努力的一些目标: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